Project: SJK(C) Lai Meng Miniature Diorama | 黎明華小袖珍校舍
Production. 2021 to Sept 2023
Scale. 1/35 to 1/100
Materials. Foam board, wood, plastic & paper.
Description:
SJKC Lai Meng (previously known as Lai Meng Girls School) was founded in 1929. During an era when females were undervalued, the school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aim of nurturing women and providing them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The British colonial-style building was constructed back in 1951 at Jalan Ampang, KL, until it was destroyed by fire during social unrest in 1969, leading to class suspension for a month. Despite this setback, the school was rebuilt in 1972, operating for 41 years until its relocation to Bukit Jalil in 2013. The memories created in the school's premises, from the field and auditorium to the classrooms and backyard, are treasured by alumni who remember their carefree childhood days filled with laughter.
A group of dedicated alumni embarked on this project to preserve their memorie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miniature dioramas of the school. After 2 years of meticulous work, we created 5 dioramas in total. On the day of 9th Sept 2023, these dioramas were officially presented to the school as a heartfelt gift. The story continues, ensuring the legacy of SJKC Lai Meng lives 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cherish.
Media:
Sin Chew Daily
China Press
Production. 2021 to Sept 2023
Scale. 1/35 to 1/100
Materials. Foam board, wood, plastic & paper.
Description:
SJKC Lai Meng (previously known as Lai Meng Girls School) was founded in 1929. During an era when females were undervalued, the school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aim of nurturing women and providing them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The British colonial-style building was constructed back in 1951 at Jalan Ampang, KL, until it was destroyed by fire during social unrest in 1969, leading to class suspension for a month. Despite this setback, the school was rebuilt in 1972, operating for 41 years until its relocation to Bukit Jalil in 2013. The memories created in the school's premises, from the field and auditorium to the classrooms and backyard, are treasured by alumni who remember their carefree childhood days filled with laughter.
A group of dedicated alumni embarked on this project to preserve their memorie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miniature dioramas of the school. After 2 years of meticulous work, we created 5 dioramas in total. On the day of 9th Sept 2023, these dioramas were officially presented to the school as a heartfelt gift. The story continues, ensuring the legacy of SJKC Lai Meng lives 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cherish.
Media:
Sin Chew Daily
China Press
1951 年落成(部分)校舍前观
(古色古香)这所位于吉隆坡安邦路的英式洋楼校舍是在1951年落成。许多黎明女校集体毕业照都在这校舍前观取景的。这所校舍于1969年因为发生动乱,被大火摧毁。学校因此停课一个月。
复课后,学校商借其他学校以安顿学生上课。1969年毀于大火的校舍大部分课室己不能使用。许多60年代毕业校友对动乱前后所发生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希望这袖珍校舍能勾起那些年珍贵的回忆。1971年董事会策划进行重建校舍工作。这所校舍运作了長达18年(1951-1969)。
注:这袖珍建筑物是根据上世纪60年代动乱前后的构造与场景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旧照提供/李振宁校友
(古色古香)这所位于吉隆坡安邦路的英式洋楼校舍是在1951年落成。许多黎明女校集体毕业照都在这校舍前观取景的。这所校舍于1969年因为发生动乱,被大火摧毁。学校因此停课一个月。
复课后,学校商借其他学校以安顿学生上课。1969年毀于大火的校舍大部分课室己不能使用。许多60年代毕业校友对动乱前后所发生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希望这袖珍校舍能勾起那些年珍贵的回忆。1971年董事会策划进行重建校舍工作。这所校舍运作了長达18年(1951-1969)。
注:这袖珍建筑物是根据上世纪60年代动乱前后的构造与场景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旧照提供/李振宁校友
1972年落成校舍前观
(童言无忌)这所位于吉隆坡安邦路的校舍是在1972年落成。小学生们其乐融融的友谊在这里萌芽滋长。
草场、礼堂、篮球场、楼层走廊、课室、食堂、后院等各个角落都留下校友童年时珍贵的足迹。这所远近闻名的学府全盛时期曾经洋溢着小学生们天真无暇,无拘无束的欢乐声。
大家曾经在此携手共度六年温馨的同窗生活。希望这袖珍校舍能唤那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这座独一无二的建筑物是由黃展铭义务设计。建筑工程师为黃钊炎先生。这所校舍于2013年终止使用,运作長达41年(1972-2013)。
注:袖珍建筑物是根据1972至1982间的构造与场景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旧照提供/李振宁校友
(童言无忌)这所位于吉隆坡安邦路的校舍是在1972年落成。小学生们其乐融融的友谊在这里萌芽滋长。
草场、礼堂、篮球场、楼层走廊、课室、食堂、后院等各个角落都留下校友童年时珍贵的足迹。这所远近闻名的学府全盛时期曾经洋溢着小学生们天真无暇,无拘无束的欢乐声。
大家曾经在此携手共度六年温馨的同窗生活。希望这袖珍校舍能唤那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这座独一无二的建筑物是由黃展铭义务设计。建筑工程师为黃钊炎先生。这所校舍于2013年终止使用,运作長达41年(1972-2013)。
注:袖珍建筑物是根据1972至1982间的构造与场景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旧照提供/李振宁校友
1972年落成校舍课室
(手不释卷)课室里时时传來阵阵的朗读声,打破校园一贯的平静。这四方型的课室里,有着太多刻骨铭心的课堂趣事。
踏入课室,进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简陋的桌椅。还记得老师站在黑板前用心教课,学生们坐着认真学习。当学生做作业时,老师就轮流到每位学生座位批改上一堂课的作业,并给于适当的评分和点评。遇到校长巡视课室时,学生们都不敢吭声,提起十二分精神,专心上课。顽皮的学生趁下课时段在课室里玩追逐游戏而最后都被罰站。
课室是学生们学习天堂。老师在课堂里经常朗读某学生的优秀文章以勉励同学们。还记得佈告栏里陈列的是学生的优秀作品:文章、大小楷、绘画等。
注:这袖珍课室是根据1972至1982间的构造与场景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手不释卷)课室里时时传來阵阵的朗读声,打破校园一贯的平静。这四方型的课室里,有着太多刻骨铭心的课堂趣事。
踏入课室,进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简陋的桌椅。还记得老师站在黑板前用心教课,学生们坐着认真学习。当学生做作业时,老师就轮流到每位学生座位批改上一堂课的作业,并给于适当的评分和点评。遇到校长巡视课室时,学生们都不敢吭声,提起十二分精神,专心上课。顽皮的学生趁下课时段在课室里玩追逐游戏而最后都被罰站。
课室是学生们学习天堂。老师在课堂里经常朗读某学生的优秀文章以勉励同学们。还记得佈告栏里陈列的是学生的优秀作品:文章、大小楷、绘画等。
注:这袖珍课室是根据1972至1982间的构造与场景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上世纪60、70年代黎明华小校车
(归心似箭)放学钟声一响,乘坐校车的学生们快马加鞭提起书包,一窝蜂冲出教室,排队去了。乘搭校车的学生很多,沒法安排到座位的同学只能一路站着回家。 一路上,校车成为学生们谈天说地建立友谊的地方。久而久之乘坐校车的师生们对校车有了非常深厚的情怀。有些当年乘搭校车的校友如今还记得校车的车款,注册车牌号码和司机的名字。
注:这袖珍校车是依据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校车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旧照提供/李振宁校友
(归心似箭)放学钟声一响,乘坐校车的学生们快马加鞭提起书包,一窝蜂冲出教室,排队去了。乘搭校车的学生很多,沒法安排到座位的同学只能一路站着回家。 一路上,校车成为学生们谈天说地建立友谊的地方。久而久之乘坐校车的师生们对校车有了非常深厚的情怀。有些当年乘搭校车的校友如今还记得校车的车款,注册车牌号码和司机的名字。
注:这袖珍校车是依据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校车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旧照提供/李振宁校友
1972年落成校舍食堂
(津津有味)课间休息钟声响起,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带着水瓶与餐盒往食堂走去。食堂的長桌椅,长吊灯以及吊风扇都是食堂独具一格的设计。卖饮品部的冰箱里塞满不同口味的冰淇淋与雪糕。冰箱柜特大装有多种消暑解热的汽水与冷饮。卖面档口摆满了一排排用陶瓷公鸡碗装的各种面条。
炎热的夏天,学生们都对冷饮料情有独钟。沒带饭盒的同学们都喜欢吃面条。学生选了爱吃的面条后便把碗面端给卖面阿嬸,阿嬸把热腾腾的清汤加入面碗里。付钱后,饿着肚子的学生们狼吞虎咽地把面食都吃得一干二净。
注:这袖珍食堂是根据1972至1982间的构造与场景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津津有味)课间休息钟声响起,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带着水瓶与餐盒往食堂走去。食堂的長桌椅,长吊灯以及吊风扇都是食堂独具一格的设计。卖饮品部的冰箱里塞满不同口味的冰淇淋与雪糕。冰箱柜特大装有多种消暑解热的汽水与冷饮。卖面档口摆满了一排排用陶瓷公鸡碗装的各种面条。
炎热的夏天,学生们都对冷饮料情有独钟。沒带饭盒的同学们都喜欢吃面条。学生选了爱吃的面条后便把碗面端给卖面阿嬸,阿嬸把热腾腾的清汤加入面碗里。付钱后,饿着肚子的学生们狼吞虎咽地把面食都吃得一干二净。
注:这袖珍食堂是根据1972至1982间的构造与场景而制作。
简介文字/李振宁校友
黎明华文小学袖珍校舍项目团队
李振寧校友/发起人(毕业于1977年6A)
林佩雯女土(袖珍艺术家)
赖玟利校友(毕业于1992年6K)
吳顺良校友(毕业于1977年6A)
梁翠琴校友(毕业于1974年6C)
陳卓威校友(毕业于1979年6E)
盧秀蓮校友(毕业于1977年6A)
吳寶顺校友(毕业于2004年6H)
林慧雯校友(毕业于1977年6A)
李振寧校友/发起人(毕业于1977年6A)
林佩雯女土(袖珍艺术家)
赖玟利校友(毕业于1992年6K)
吳顺良校友(毕业于1977年6A)
梁翠琴校友(毕业于1974年6C)
陳卓威校友(毕业于1979年6E)
盧秀蓮校友(毕业于1977年6A)
吳寶顺校友(毕业于2004年6H)
林慧雯校友(毕业于1977年6A)